地藏经快念网
地藏经快念网
罗汉菜 隽永故事 禅是一枝花 小和尚的白粥馆 少林故事
主页/ 禅理故事/ 文章正文

他推动了我国佛文化的发展,他是意志坚定的人

导读:他推动了我国佛文化的发展,他是意志坚定的人玄奘,一个中国百姓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,西游记中的金蝉子转世。细看过往,玄奘似乎没有大的功勋,一不是帝王将相,二不是思想大儒,他不过是个普通的和尚,追求佛法...
他推动了我国佛文化的发展,他是意志坚定的人

玄奘,一个中国百姓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,西游记中的金蝉子转世。细看过往,玄奘似乎没有大的功勋,一不是帝王将相,二不是思想大儒,他不过是个普通的和尚,追求佛法禅理而已

。但是,悠悠岁月,却独独镌刻他的名号和故事。玄奘的知名可以说是很多原因综合起来才有的效果,玄奘本人的原型可以说是个典型,牺牲自己的一切舍生取法,还有不向任何困难和挫折低头的坚强意志,后期被吴承恩的神话传颂,经历的九死一生也可以说是十分具有故事性了,这些种种原因综合在一起才能完整的还原现在妇孺皆知的玄奘高僧。历史上真实的玄奘,从印度带回真经后。并未放纵享受获得的功绩。而是继续一心向佛,为普度众生的志愿。用了20年去翻译佛经。被吴承恩修饰过的取经路程,比此前流传的话本、杂剧更加吸引人。而如今,有搭载着信息时代的翅膀,搬上荧屏,以各种形式,迅速为人们所接受和喜欢。

但就是这样一位被人们所熟知的名人,只出现在一些乡间说书人口中,而这位名人在历史记载上却很少看到记载。今天,我们就来好好了解下这位名人的真实经历,了解下真实的玄奘到底是怎么样的。在小说西游记里面,唐僧取经是受了大唐皇帝的委托,同时也得到了观音菩萨的点化。目的就是去西方求取真经,回来普度众生。为什么这么重要的任务必须玄奘去,而不是别人?是否真的存在金蝉子转世这个说法?难道真的是因为在神话中被大家熟知的金蝉子转世的原因么?其实并不是这样的,历史选择玄奘,是必然,也是偶然,这其中的机缘巧合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:

一、玄奘出现的历史背景当时的隋文帝和隋炀帝这一对父子,可是一对虔诚的佛教徒,作为一国之君,更是有权利也有能力将佛教发扬光大,在他俩的大力支持之下,重修和新建了许许多多的寺院。皇帝的行为给了社会文化发展一个明显的风向标。皇帝都喜欢的,底下的人,民间的人,自然也是都效仿了,建寺庙,学佛法,参研佛文化。

二、隋唐的政治理念比较开放,鼓励文化交流。在隋唐统治时期,统治阶级观念比较开明,鼓励对外开放,鼓励互相学习。对于外国的文化也采取了欢迎的态度,采百家之长。印度所拥有的佛教文化,一直都在这一条件藏在上稳步向前,在与中国文化相互学习时,前后时间相差600年,印度佛教才会得以发扬光大,通过不断交流与学习,终于迈出中国佛学的步伐,时间不长,佛学经典便得到了迅速扩张。

三、玄奘背景深厚,打下良好基础。首先,玄奘的出生背景给了他学习的可能,现实中的玄奘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,也就是我们知道的官二代,很小的时候,就有专门的老师教他读书写字。这样良好的家庭环境为玄奘提供了非常好的成长条件,在他很小的时候就非常的聪明,有着非常渊博的知识。这里有一个小故事,讲的是他八岁时,父亲与他探讨《孝经》中的“曾子避席”,小小的孩童就显示出了不凡的智慧,他竟然忽然站了起来,父亲问他干嘛,他这样说的。他回答道,曾子在老师的指导时离开了他的座位。现在父亲正在教导我,我也要向他学习,不能坐着听。他的父亲很满意他的回答,对他着重培养,而他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,一直努力读书,学习知识。

四、坚定志向,勇攀高峰,不达目的,绝不罢休。玄奘是有大志向的人,他不满足于原地踏步,除了日常的学习以外,他还周游全国各地,四处游学。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,玄奘结识了印度高僧,二人惺惺相惜,高僧告诉玄奘,为了普度众生,需要亲力亲为,求取真经,玄奘自此为自己选择了一条十分艰辛坎坷的人生之路。但是在那时边境并不是很安宁,朝廷也坚决不允许外出,玄奘为了能够参与修行,不惜在难民人群中进行混淆,就是这样才会让他悄悄离开长安,并且踏上了自己最不平常的旅行道路。这条道路可以说是非常艰难了,官兵堵截,强盗绑架等等,他还是坚持不懈,说下“不到天竺,绝不东归一步”。玄奘整整用了一年的时间从长安走到了印度。亲力亲为,脚踏实地的用步伐丈量了从长安到印度的距离,最终到达了佛教的发源地。他的到来,受到了印度国王和高僧的热烈欢迎。

这位远道而至的中国僧人,风尘仆仆,却眼里放光。国王和高增多次与玄奘进行佛法的交流,被这个年轻人的无边智慧所折服。国王希望这个睿智而又坚定的年轻人留下来,一起发扬佛法事业。但是玄奘拒绝了,他的心里始终牵挂着自己的祖国,还有更多的人民需要智慧的传扬。唐贞观十五年,玄奘跋山涉水了5万里,历经了百余国,经历中亚,越过无数高山,从天山南路返回长安,将佛法带回祖国。玄奘的一生都贡献给了佛教,是中国佛教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。他的精神一直被后人所歌颂。